登山實用|新手裝備選購心法
2020-07-14

大家總是說登山是個坑,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得準備玲琅滿目的裝備了,而偏偏登山裝備又都十分昂貴,新手究竟該從何下手呢?

 

選購裝備時盡量以未來近程至中程可能的登山型態都夠用為原則

 

登山新手初期常見「誤區」

 

▏以當下要健行的路線需求選購裝備

為何乍看之下合理的做法會被列在誤區呢?主要是我們會建議大家開始選購裝備時,不要只依據現下的使用情境挑選,而要考慮未來的登山型態。例如買大背包時,若即將到來的行程是兩天一夜的玉山免揹團,那也許三十的背包就夠用了,倘若下一趟行程是嘗試自組去加羅湖野營,那可能就會需要五十的大背包才夠用。所以任何裝備都有一樣的建議──選購時盡量以未來近程至中程可能的登山型態都夠用為原則。

 

▏在網路上撿便宜

登山裝備常有不同版型與尺寸,如果沒有試用很可能會買錯,然而「買錯才是最貴的」!例如登山鞋,有時國外的網站會出清,尺寸雖然看起來吻合,收貨後才發現版型根本不對,也無從換貨。因此服飾、鞋子與大背包等需要貼合身形的裝備,最好都能去實體店家試穿再購買,買錯只會更浪費資源與金錢。在此分享我的切身之痛,之前跟朋友一起在國外網站買充氣睡墊,比台灣售價便宜了兩千多元。但實際使用兩、三次後,卻在某趟行程因中午日曬、睡墊氣閥沒有打開的情況下,睡墊布料之間的貼合處因為熱空氣膨脹而爆開,後面幾天的睡眠遇到非常大的障礙。其實登山裝備通常都有其壽命,買到便宜的 Outlet 商品不一定划算,因為有可能買到的是存放已久的庫存品,而戶外裝備因壽命減少而失效的話,機會成本反而是最高的。

品牌迷思

我們常說,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最適合的裝備,高單價的品牌不一定適合每個人,有可能版型根本不適合,或是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,壓縮到其他裝備的預算,這樣反而更不值得。

 

依據不同的行程型態來挑選裝備

 

購買前先做裝備規劃

1. 優先投資平時使用率較高的項目,例如服飾類可以日常使用,但有些裝備用到的機率相對比較低,如此可將服飾類擺在較為優先的順位。

2. 以使用情境適性廣泛為原則,例如挑選背包時,選擇稍大的升數,若可以用在中長程的行程,那麼短天數肯定就也沒問題囉!

3. 初期能借就借,可以多累積一些品牌或款式的使用經驗,比較過後再購買,比較不會走冤枉路。

4. 在預算範圍內,盡量挑選較優質的裝備,登山裝備通常都可以用很久,建議謹慎選擇。

5. 沒有最好的裝備,只有最適合的裝備。經驗未充足的情況下,務必到店家試用,例如試揹大背包、試穿登山鞋。

 

登山裝備通常都可以用很久,建議謹慎選擇

 

以裝備模組化的思維執行

當裝備累積越來越多,可以朝向「模組化」的思維來規劃,以下是裝備模組化九大系統:

1. 衣著系統:內層、中層、外層、配件

2. 背負系統:背包、背包相關配件

3. 睡眠系統:睡袋、睡墊、露宿帶、睡袋內套

4. 行進系統:登山鞋、綁腿、登山杖

5. 照明系統:頭燈、營燈、手電筒

6. 炊事系統:爐具、鍋具、廚具

7. 飲水系統:容器類、淨水器

8. 遮蔽系統:帳篷、天幕、帳篷相關配件

9. 緊急應變系統:急救包

之後文章會分別介紹每一個系統的內容,敬請期待囉。

閱讀更多文章
▏追蹤我們的粉絲專頁
▏秘密基地線上課程 — 給登山者的十堂必修課

 

分享此文章: